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动态 >

Science: 晚中新世青藏高原东北部剧烈隆升加速气候环境演化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  发布时间:2022-12-09 14:13:00.0  |  【打印】 【关闭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苗运法研究员在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该成果以A new biologic paleoaltimetry indicating Late Miocene rapid uplift of northern Tibet Plateau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Science。该项创新工作提出了基于孢粉的定量重建海拔植被新指标,为探索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有力地推动了孢粉学科的发展。 

  苗运法研究员为国家第四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孢粉研究。近期,苗运法研究员及其合作团队借助3088个现代表层孢粉样本 (1a-b),创新性地选取了与海拔密切相关的四个山地针叶类型 (铁杉属 (Tsuga)、罗汉松属 (Podocarpus)、冷杉属 (Abies和云杉属 (Picea)),建立了 (铁杉属%+罗汉松属%) / (上述四类针叶树总和%) 比值 (简称TP/TPAP)与中值海拔 (即盆地到山顶的中间海拔)的定量转换方法 (1c-d),同时依据地层中提取的上述四类孢粉的比值 (2),定量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16 Ma (百万年以来东、西两组平行的海拔演化序列 (3b-c),量化了高原局部隆升对区域气候变干和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该研究成果通过了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5个地区流域的中值海拔检验,结合过去每个百万年的温度差以及温度递减率,在青藏高原中新世以来的6个地点甚至日本海平面附近通过了可靠性验证。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重建16 Ma以来海拔演化历史,同时结合柴达木盆地内新发现的植物化石 (2),揭示出青藏高原东北部中值海拔在16-14 Ma海拔东、西部分别为~1.3 km~0.4 km12-10 Ma迅速抬升到~2.9 km~2.7 km,并在8-7 Ma同时抬升至~3.6 km,之后接近于现代高度 (3a); 盆地海拔在16-14 Ma ~1.1 km12-10 Ma抬升至~2.4 km (3b-c)。进一步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 4.6定量评估了高原东北部隆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影响,发现如果青藏高原东北部降低到现在海拔的1/3,该区域年降水量则减少50%以上,而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和东南部的横断山区,降水量则分别增加50%150% (3d)。这一认识与柴达木盆地西部耐旱植物孢粉含量增加以及粗骨鱼出现指示的气候变干相吻合,而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区由于降水量的显著增加和高地形的存在支撑了该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该项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产生的气候效应显著影响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生物演化。 

  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理解其气候环境效应,如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演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构造隆升最直观的体现—海拔的定量重建,常因代用指标机理的复杂性及所选用研究材料形成环境的严苛性,导致结果差异较大且不连续,至今仍未形成对高原隆升古高度演化历史的统一认识。因此,如何获取可以相互校验的、连续的海拔定量重建序列成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核心难点。 

  植物生长与分布主要受环境水热组合调控,对气候和海拔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孢粉 (孢子和花粉作为植物的生殖细胞,具有产量大、易保存等优点,常被用做解读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钥匙”。但是,在古海拔重建方面的潜力尚未被深度挖掘。 

  苗运法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方小敏研究员和中山大学黄康有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同时联合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孙继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兰州大学宋春晖教授、中山大学郑卓教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任余龙研究员,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A. Farnsworth教授及德国波恩大学的T. Utescher教授等国内外多名学者。西北研究院特别研究助理王雪莲和博士生杨永恒分别负责植物化石分析和纬度-温度效应转换工作,并全面参与成文过程。 

  该研究获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联合资助。

  文章链接

  论文信息Miao YF*, Fang XM*, Sun JM, Xiao WJ, Yang YH, Wang XL, Farnsworth A, Huang KY*, Ren YL, Wu FL, Qiao QQ, Zhang WL, Meng QQ, Yan XL, Zheng Z, Song CH, Utescher T, 2022. A new biologic paleoaltimetry indicating Late Miocene rapid uplift of northern Tibet Plateau.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o2475.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