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动态 >

中国海岸鸣沙研究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  发布时间:2022-06-15 15:36:00.0  |  【打印】 【关闭

     鸣沙又称为响沙、哨沙或音乐沙,主要分布在沙漠和海滩中,被认为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而成为一种重要的自然遗迹和旅游资源。中国是有关鸣沙记载最早的国家,东汉《三秦记》中对敦煌鸣沙已有记述:“人欲登峰,必步下入穴(指沙井,即今月牙泉),即有鼓角之声,振动人足”。长期以来,我国有关鸣沙的记载主要以敦煌鸣沙山、中卫沙坡头沙坡鸣钟、内蒙古达拉特旗响沙湾和新疆伊吾鸣沙坡四大鸣沙地著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被认为没有海岸鸣沙分布,一直未见有关中国海岸鸣沙的国内外报道和研究。

     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屈建军研究员科研团队在对海南岛沿岸进行科学考察时,在万宁县神州半岛、陵水县清水湾等多处新发现海岸鸣沙(图1),并对新发现的两处海岸鸣沙和巴丹吉林沙漠鸣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中国海岸鸣沙与内陆沙漠鸣沙在矿物组成、粒径分布、表面结构及声学信号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海岸鸣沙矿物组成中石英含量明显高于沙漠鸣沙,而长石含量明显低于沙漠鸣沙(图2a);海岸鸣沙粒径粗于沙漠鸣沙,中沙和粗沙组分含量明显增多(图2b);海岸鸣沙表面具有典型的水下机械刻蚀作用而成的“V”形撞击坑和化学溶蚀作用而成的深邃溶蚀坑(图3),这种发育良好的表面多孔状物理结构正是控制鸣沙发声机理的重要因素;海岸鸣沙频谱较之沙漠鸣沙窄,高频成分占比高,声音相对尖锐。

     本研究首次将中国海岸鸣沙介绍给读者,填补了我国海岸鸣沙研究的空白,并为海南岛鸣沙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成果于2022年5月以“中国海南岛海岸鸣沙群的发现及其意义”为题在线发表在《科学通报》上。中科院西北研究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屈建军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获得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601)资助。

图1 研究区位置图. (a) 海南岛海岸鸣沙, (b) 清水湾和 (c) 神州半岛位置图

图2 海南岛海岸鸣沙与巴丹吉林沙漠鸣沙矿物含量及粒径及配图. (a) 矿物含量, (b) 粒径级配

图3 鸣沙表面形态的SEM. 清水湾 (a, b, c, d)、神州半岛 (e, f, g, h)、日本东京都府丹后半岛琴引滨 (I, j, k, l)和巴丹吉林沙漠 (m, n, o, p)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360/TB-2021-1099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