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致文 博士研究生导师
文章来源:信息中心 | 发布时间:2019-02-25 | 【打印】 【关闭】
韩致文,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持续从事土地沙漠化、风沙运动规律、风沙危害防治技术及其原理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理事,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参加撰写2部专著,翻译出版专著《荒漠地貌学问题》,在《中国科学》、《Science in China》、《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电子邮件:hzwen@lzb.ac.cn
教育经历
1983.09—1987.07: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7.08—1990.07: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0.09—2004.05: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07—1996.12: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研实员、助理研究员
1997.01—1999.12: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0.01—2003.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3.12—2017.1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2018.0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社会服务(社会任职)
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理事
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
奖励荣誉
(1)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集体奖,主要完成人)
(2)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证书号2005-2-039/9)
(3)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就奖(集体奖,主要完成人)
(4)1995年全国十大杰出成就奖(集体奖,主要完成人)
(5)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新技术推广三等奖
(6)获“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誉
负责的部分科研项目
学术论著(按发表年份倒序排列)
韩致文, 郭彩贇, 钟 帅,李爱敏. 库布齐沙漠HDPE网和植物纤维网沙障防沙试验效应. 中国沙漠, 2018, 38(4):681-689.
郭彩贇, 韩致文, 李爱敏, 钟 帅. 库布齐沙漠110MW光伏基地次生风沙危害的动力学机制. 中国沙漠, 2018, 38(2):225-232.
李爱敏, 韩致文, 钟 帅, 郭彩赟. 基于CASS和ArcGIS的新月形沙丘属性参数提取. 中国沙漠, 2018, 38(3):484-491.
钟 帅, 韩致文, 李爱敏. GS-3生态固沙剂性能及其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24): 107-114.
Aimin Li, Zhiwen Han, Caiyun Guo, Shuai Zhong. Establishment of digital 3D map based on discrete elevation point data measured in the field. J. Earth Syst. Sci. (2019) 128:25, 1-10(Doi 10.1007/s12040-018-1046-9).
郭彩贇, 韩致文, 李爱敏, 钟 帅. 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典型模式.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1):112-118.
郭彩贇, 韩致文, 钟 帅, 李爱敏. 库布齐沙漠新材料工程沙障试验效应的风速廓线表达. 水土保持通报, 2017, 37(5):260-265.
高冠龙, 张小由, 杨 凯, 韩致文等. 沙漠地区高速公路防沙效应试验研究—以营双高速公路八步沙段为例. 水土保持通报, 2017, 37(2):17-26.
郭彩贇, 韩致文, 李爱敏.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尘暴研究进展. 中国沙漠, 2016, 36(6):1646-1652.
Gou Qianqian, Qu Jianjun, Han, Zhiwen. Microclimate and CO2 fluxes on continuous fine days in the Xihu desert wetland,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 7(3):318-327, 2015/6.
缑倩倩, 韩致文, 屈建军等. 秦王川灌区农田土壤盐分离子特征分析. 土壤, 2014, 46(1): 100-106.
缑倩倩, 屈建军, 韩致文. 极端干旱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小气候特征与碳通量变化季节对比.干旱区地理, 2014, 37(6): 1119-1127.
Gou Qianqian, Qu Jianjun, Han Zhiwen. Analysis of the microclimate and CO2 flux characteristics in arid desert wetland ecosystem in summer: A case study in Xihu desert wetland, Dunhuang, China. Journal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123(7):1491-1499, 2014/10.
缑倩倩, 屈建军, 韩致文, 肖建华.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35): 205-210.
杜鹤强, 韩致文, 王 涛, 孙家欢. 新月形沙丘表面风速廓线与风沙流结构变异研究. 中国沙漠, 2012, 32(1): 9-16.
韩致文, 杜鹤强, 缑倩倩, 孙家欢. 新月形沙丘表面100 cm高度内风沙流输沙量垂直分布函数分段拟合. 地理科学, 2012, 32(7): 892-897.
缑倩倩, 韩致文, 王国华. 沙尘暴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评述. 中国沙漠, 2012, 32(6): 1559-1564.
缑倩倩, 韩致文, 王国华. 黄河宁蒙河段区间泥沙加入分析及防护对策.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4): 303-306.
杜鹤强, 韩致文, 邓晓红, 张 扬, 孙家欢.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新月形沙丘表面输沙率模型研究. 中国沙漠, 2011, 31(4): 815-823.
缑倩倩, 韩致文, 王国华, 杜鹤强, 孙家欢. 中国西北干旱区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29): 246-250.
宋 翔, 颜长珍, 韩致文, 孙宏义. 干旱区绿洲农田防护林增产效益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7): 178-182.
Z.W.Han, T.Wang, C.Z.Yan, et al.. Change trends for desertified lands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0, 59(8): 1749-1757(DOI:10.1007/s12665 -009-0157-7).
杜鹤强, 韩致文, 颜长珍等. 西北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1): 117-120.
孙宏义, 颜长珍, 韩致文等. 民勤农田防护林对作物增产的贡献率. 甘肃林业科技, 2010, 35(2): 43-47
姚正毅, 韩致文, 赵爱国, 陈 珩, 杨佐涛. 化学固沙结层的力学强度与抗风蚀能力关系.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2)
姚正毅, 王 涛, 韩致文, 赵爱国, 陈 珩, 杨佐涛. 3种固沙剂固沙能力的野外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2): 66-68.
姚正毅, 韩致文, 赵爱国, 陈 珩, 杨佐涛. 风沙流冲击角度对其侵蚀床面能力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2008, 25(6): 882-886.
Z.Han, T.Wang, Z.Dong, Y.Hu, Z.Yao. Chemical stabilization of mobile dunefields along a highway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of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68 (2007) : 260-270.
C.Z.Yan, T.Wang, Z.W.Han and Y.F.Qie. Surveying sandy deserts and desertified lands in north-western China by remote sen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7, 28(16): 3603–3618.
Z.Y.Yao, T.Wang, Z.W.Han, W.M.Zhang, A. G. Zhao. Migration of sand dunes on the northern Alxa Plateau, Inner Mongolia,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70 (2007): 80–93.
李爱敏, 韩致文, 黄翠华, 谭振华. 21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程度变化动态. 中国沙漠, 2007, 27(4): 546–551.
姚正毅, 陈广庭, 韩致文, 吴奇骏. 机械防沙体系防沙功能的衰退过程. 中国沙漠. 2006, 26(2): 226-231.
姚正毅, 王 涛, 陈广庭, 韩致文. 近40a甘肃河西地区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沙漠. 2006, 26(1): 65-70.
李爱敏, 韩致文, 许 健, 马绍休, 黄翠华. 21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变化趋势. 地理学报, 2006, 61(9): 976-984.
李爱敏, 韩致文, 黄翠华, 任 娟, 赵逸舟. 21世纪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空间变化.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 323-328.
韩致文, 王 涛, 董治宝等.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风沙活动的时空分布. 地理科学, 2005, 25(6).
姚正毅, 陈广庭, 韩致文等. 沙漠地区工程地质勘察重点及道路选线方法. 工程勘察, 2005, 2期, 33-36.
韩致文, 李爱霞, 张伟民等. 几种不同结构机械防沙体系中的风速变化. 《中国沙漠研究与治理50年》(沙坡头沙漠实验研究站建站50年文集),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5, 299-307.
Yan Changzhen, Wang Tao, Han Zhiwen. Using MODIS Data to Assess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Ordos Plateau—Mu Us Sandy Land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v4,25th Anniversary igarss, 2005:2373-2375.
韩致文, 王 涛, 董治宝等. 风沙危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及其机理.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1): 13-21.
Han Zhiwen, Dong Zhibao, Wang Tao. Observations of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aeolian sand movement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2004, 47(1): 86-96.
Zhibao Dong, Guangting Chen, Xingdong He, Zhiwen Han et al. Controlling blown sand along the highway crossing the Taklimakan Desert.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57(2004): 329-344.
王 涛, 吴 薇, 薛 娴, 孙庆伟, 张伟民, 韩致文. 近五十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分布. 地理学报, 2004, 59(2): 203-212.
孙庆伟, 王涛, 韩致文等. 北疆铁路风沙危害研究. 中国沙漠, 2004, 24(2): 182-186.
王雪芹, 张元明, 张伟民, 韩致文.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对地表风蚀作用影响的风洞实验. 2004, 26 (5): 632-638.
Han Zhiwen, Wang Tao, Sun Qingwei. Sand harm in Taklimakan desert highway and sand contro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3, 13(1): 45-53.
韩致文, 董治宝, 王 涛等.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运动若干特征观测研究. 中国科学(D辑), 2003, 33(3): 255-263.
韩致文, 王 涛, 孙庆伟.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与防治. 地理学报, 2003, 58(2): 201-208.
韩致文. 沙漠化成因.《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王 涛主编),第2篇,第8章.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温少丽, 韩致文.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及其风沙防护体系. 地理教学, 2003(5): 5-6.
王 涛, 吴 薇, 薛 娴, 张伟民, 韩致文等.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分析. 中国沙漠, 2003, 23(3): 230-235.
姚正毅, 陈广庭, 韩致文.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土的力学性质. 中国沙漠, 2001, 21(1): 28-33.
何兴东, 彭小玉, 郑力辉, 韩致文. 塔里木沙漠公路不同固沙体系的性能和成本比较. 中国沙漠, 2001, 21(1): 45-49.
韩致文, 胡英娣, 陈广庭等. 化学工程固沙在塔里木沙漠公路沙害防治中的适宜性. 环境科学, 2000, 21(5): 86-88.
韩致文, 姚正义, 邵国胜等.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沙体系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0, 14(2): 35-40.
韩致文, 刘贤万, 姚正义等. 复膜沙袋阻沙体及高立式芦苇方格沙障防沙机理风洞实验研究. 中国沙漠, 2000, 20(1): 41-44.
姚正毅, 陈广庭, 韩致文. 沙漠地区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为例. 中国沙漠, 2000, 20(3): 269-272.
Chen guangting, Han zhiwen, Dong zhibao. The Laws of Bed Surface Erosion and Deposition by a Wind-Sand Stream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and Control Engineering. Arid Land Research. 1999, 11(4): 315-321.
王训明, 陈广庭, 韩致文等. 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机械防沙体系效益分析.中国沙漠, 1999, 19(2): 121-127.
董治宝, 陈广庭, 韩致文等.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沙丘移动规律. 中国沙漠, 1999, 18(4): 328-333.
韩致文译, 胡孟春校.《荒漠地貌学问题》(А.Г.Бабаев, С.К.Горелов: 《Проблемы геоморфологии Пустынь》). 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8.
温向乐, 韩致文, 杨佐涛.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沿线风沙活动的气候环境. 中国沙漠, 1998, 18(1): 77-80.
王训明, 陈广庭, 韩致文等. 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起沙风与输沙强度.中国沙漠, 1997, 17(2): 166-172.
董治宝, 陈广庭, 韩致文等.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风沙危害. 环境科学, 1997, 18(1): 4-9.
韩致文. 豫北黄河古道区风沙地貌特征. 中国沙漠, 1998, 18(1): 38-43.
韩致文, 董光荣, 陈广庭等. 关于沙金非传统成因类型—风成沙金研究概述. 大自然探索. 1997, 16(61): 78-82.
韩致文, 周玉麟等. 豫北延津的风沙问题. 中国沙漠, 1995, 15(5): 378-384.
陈渭南, 董治宝, 杨佐涛, 韩致文等.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起沙风. 地理学报, 1995, 50(4): 360-367.
韩致文. 沙漠地貌形成中的几种主要作用. 世界沙漠研究. 1994, (2): 12-14.
韩致文. 半湿润地区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 中国沙漠, 1993, 13(3): 25-31.
韩致文. 灰色系统理论在风沙灾害强度预测中的应用尝试. 豫北淮北苏北地区沙地综合治理及农业开发专题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109- 117.
韩致文, 陈渭南, 陈广庭等. 塔里木沙漠公路2KM试验段防沙工程极其效益分析. 中国沙漠, 1993: 13(4)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